中文      English
 
 
世界軌道交通資訊網
莫德(Juergen Model)
莫德(Juergen Model)于1992年入職西門子股份公司發電集團,負責公司在德國、法國和巴西的多個發電項目。2000年,轉入西門子股份公司交通集團,擔任高速列車項目總經理,曾負責多個德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的高速列車項目。2010年擔任西門子股份公司交通集團中國高速列車項目副總裁,并自2018年起任西門子交通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一職。在他的帶領下,西門子交通中國致力于與本地合作伙伴一道,助力交通行業的高質量、數字化創新發展。

成 果

 

專 訪

莫德在西門子工作超過了30年,2018年開始擔任西門子交通大中華區CEO。在記者眼中,他儒雅、嚴謹、熱情洋溢。他向記者感慨:“2010年我剛來中國工作時,中國高鐵的運營總里程約為8000多公里,近30個城市都在積極進行軌道交通建設和規劃。到2023年,高鐵總運營里程數已突破4萬公里,有50多個城市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中國在基建領域的發展進程令人驚嘆!”
在中國,西門子這個名字總能喚起人們愉快的記憶和美好的遐思。這并不奇怪,因為西門子自19世紀以來就成為了中國的最佳合作伙伴之一。西門子交通與中國結緣于1899年北京的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西門子交通已成為一家擁有德國基因的本地化企業。莫德深知本地化的重要性:“本地化、數字化創新和可持續是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核心戰略,其中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支柱。”

本地成就

 

在談到西門子交通在中國的業績時,莫德如數家珍。
目前,西門子交通在中國市場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及軌道交通各領域,如:安全可靠的列車產品和系統廣泛服務于包括京津、京廣、京滬、滬昆、滬寧和哈大在內的9條高鐵線路,支持近900標準列高速列車安全穩定運營;為約1000臺和諧型交流電力機車(HXD1 和 HXD1B)提供牽引和列控系統;為16個城市47條地鐵和有軌電車線路提供牽引系統、列控系統;為16個城市逾40條地鐵線路提供信號系統等等。
同時,西門子在中國市場也創下了多個第一。
干線鐵路方面,2005年,西門子交通參與了中國大陸第一條客運專線——京津線的建設,現在西門子交通先進的技術已服務于888列中國高鐵。作為一個中國通,莫德說:“這是非常吉祥的數字,多么令人驕傲。”
城市軌道交通方面,西門子交通助力超過10個城市開通第一條地鐵線路。如:上世紀90年代,廣州地鐵1號線率先引入了西門子交通準移動閉塞信號系統,且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參與了上海地鐵1號線建設。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莫德作為外企代表受邀參加上海申通地鐵30周年紀念,他表示:“西門子交通與上海地鐵共同成長壯大。”

本地產業鏈

西門子交通始終堅持本地化戰略,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中國研發。其辦公室及工廠遍布北京、上海、廣州、株洲、福州、深圳、西安、天津、太原等多個城市,在中國已經擁有很高的自主化水平。同時,其在本地有著優秀的工程設計和項目執行團隊,現在很多項目可以根據本地需求進行自主決策。目前西門子交通在中國擁有2個本地研發中心、6個制造基地、4個服務基地,覆蓋從研發、工程設計、生產、項目執行到服務的全產業鏈,有些技術領域已經實現了研發、工程的全面本地化。在牽引、信號領域,本地供應鏈已經與本土企業達到同等水平。

本地人才

 
本地化的重中之重就是本地化人才建設,西門子交通一直積極擁抱本地優秀人才。
采訪中,莫德饒有興致地提到:“我經常喜歡問客戶這樣一個問題,在中國大陸,我們有1200名的員工(大中華區1500名),那么有多少是外國人,有多少是中國人?客戶回答至少得有150個外國人。其實,目前在管理層上的德國人只有我一個,我們是一個高度本地化的團隊。” 西門子交通的本地人才和團隊涵蓋了從管理層到工程師再到研發技術人員,他們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專業技能,與西門子交通的本地事業一起茁壯成長。

本地創新

西門子交通在華設立了2家研發中心,在持續結合本地市場需求,引入全球先進技術的過程中,西門子交通也在部分領域實現了本地研發服務全球,充分利用中國的創新優勢與人才優勢,驅動創新發展。
2022年,西門子交通中國被認證為 “高新技術企業” 。此次認證是對西門子交通研發能力、科技成果與轉化能力和研發組織管理水平的高度認可,更彰顯了西門子交通強勁的創新實力與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莫德真誠地表示:“西門子交通在中國所取得的成績,表明了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得到了本地客戶的信任。而正是在本地多年的知識與技術積累,讓我們能在理解中國市場的前提下,不斷地持續創新,進一步助力中國軌道交通提質升級。”

走好可持續發展道路

為了減少碳排放,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國提出了“雙碳”目標。“這與我們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西門子交通正以領先的數字化技術和跨領域的知識、經驗,加速軌道交通綠色升級,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莫德向記者展示了西門子交通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技術創新與應用。

升級綠色裝備

西門子交通采用創新技術對軌道交通進行綠色改造。如,數字化智能運維解決方案,支持軌道交通100%系統可用性的同時,還可減少30%計劃外車輛段停修,降低15%運維費用。莫德舉例:“西門子交通在德國多特蒙德有一個數字化車輛段,通過數字化智能運維在歐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進行實時數據監測、預測性維護以幫助列車運營,并已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西門子交通還將數字化解決方案運用到鐵路電氣化領域。該方案將縮短故障定位及處理時間,把 “計劃修” 轉為 “狀態修” ,避免因極限運營而引起的運營中斷,進一步提升系統可用性,節約牽引能耗達2%。

全自動運行技術

西門子交通在城軌全自動運行領域擁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領先的技術。西門子交通推出的全自動運行系統,能夠降低行車間隔并提升運力,節能環保,在提升準點率的同時可降低約15%的運營能耗。
2020年12月26日,西門子交通在中國的首個全自動運行地鐵項目——上海地鐵18號線一期順利以最高等級(GoA4)全自動運行模式開通。除此之外,其全自動運行系統還在全球多個國家的地鐵線路上高效穩定運行。

布局清潔能源列車

“提供高效、高性能的產品與服務是我們布局新能源的目標,我們不僅擁有能源生成、轉化的技術優勢,還擁有列車生產、運營、維護優勢,這將更好地幫助我們進行新能源的開發與應用。”對于新能源列車,莫德信心滿滿。
氫能是一種環境友好的新能源,西門子交通與德國聯邦鐵路公司合作了“H2goes Rail”項目,并于2022年5月在德國克雷菲爾德首次展示Mireo Plus H氫動力列車和移動儲氫拖車,9月列車首次試駕及進行加氫測試。該列車的續航里程約為1000公里,加速度1.1米/平方秒,最高時速160公里/小時。在30年的使用壽命中,一列氫動力列車比汽車減少4.5萬噸碳排放。 莫德欣喜地告訴記者:“西門子交通已與德國運營商NEB簽署合同,計劃為柏林-勃蘭登堡地區提供七列兩節編組的Mireo Plus H列車,于2024年秋季交付。”
莫德強調:“氫動力列車對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有一定的要求。若無法滿足,可以考慮其他選擇,如西門子交通的Mireo Plus B電池動力列車。與氫動力列車相比,它的續航里程較短,更適合短途旅程,但是從加速度、牽引功率等其他方面來看,兩款列車是非常相似的。”
如此先進的技術,何時可以進入中國市場?莫德慎重地回答:“目前來看,歐洲的市場需求會更大一些,比如德國,它的鐵路發展比較早,有很多的路段還是非電氣化鐵路,采用的是柴油列車,因此對鐵路進行新能源改造將更加容易,而中國鐵路的電氣化水平較高。但我們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期待一切可能性。”

攜手面對未來挑戰與機遇
 
 
高質量發展是時代賦予軌道交通行業的新責任和新使命。那么在這個新時期,軌道交通行業又將面臨哪些新的挑戰與機遇?莫德深思熟慮后告訴記者:“數字化、環境和‘走出去’是我認為的最大挑戰與機遇。”

 

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應對環境挑戰

“客戶的挑戰就是我們的挑戰,目前軌道交通行業需要提升系統可用性、實現降本增效,西門子交通將依托先進的數字化技術與服務,幫助軌道交通運營商減少全生命周期成本。同時,在擴大可持續投入和實現降本增效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走好數字化轉型之路。” 莫德堅信數字化是應對挑戰的利器。
除了數字化,應對環境問題同樣刻不容緩。
為此,西門子推出DEGREE框架,提出西門子全球減排目標,即至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的凈零排放,至2050年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凈零排放。西門子將以最高環境標準,與客戶及供應商一道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
西門子交通設計、生產綠色產品,如結合碳化硅器件、永磁牽引等技術,推出新一代軌道車輛牽引系統,降低能耗水平。西門子交通還積極做好節能、生產材料回收工作,實現綠色生產,其位于天津、上海的兩家公司已分別被評為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供應鏈管理方面,西門子交通全球開發出碳排放評估平臺(CWA),將可持續水平納入采購標準,支持供應商設定目標和行動計劃,減少碳足跡。
就在今年,西門子交通已得到中國交通運輸部的邀請,成為“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的創始成員,共同推進減碳行動,保護好我們的綠色地球。

“走出去”新機遇
 
多年的本地化耕耘,讓西門子交通這個具有德國基因的中國企業有了“走出去”的底氣和信念。
目前,西門子交通在中國有6家合資公司,涉及牽引電機、齒輪箱、信號系統、電氣設備等業務,并以優質的產品走向全球市場。如:西門子信號有限公司向沙特、阿根廷等國出口轉轍機;西門子軌道交通設備(天津)有限公司向歐洲出口機車電機;西門子交通電氣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為土耳其以及印度市場提供直流供電系統等。
“展望將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本土企業在新科技、數字化領域有更多的研發創新。西門子交通在福州的研發中心,其設計的軟件產品具備出口海外的實力。我們也將積極推動中國本土企業加入西門子交通全球供應鏈,攜手‘走出去’!”對于未來,莫德充滿了期待。

結語

采訪的最后,記者提議用一句話形容中國市場,莫德堅定地說道:“西門子交通早已是一家高度本地化的企業,我們將繼續作為中國交通行業長期、可靠、緊密的合作伙伴,助力中國軌道交通安全、開放、智慧、綠色發展!”
整個采訪中,莫德時常用中文與記者進行交流,多年的工作與生活讓莫德早已把中國這個“異鄉”當作了家鄉,莫德激動地表示:“勤勞、熱情、可愛的中國人,對于軌道交通事業的不斷追求深深感動著我,我很感恩在中國的一切,希望中國的明天更美好!”

相關文章

?! ☆}
 
 
 
封面人物
市場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總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莫德(Juergen Model)

莫德(Juergen Model)于1992年入職西門子股份公司發電集團,負責公司在德國、法國和巴西的多個發電項目。2000年,轉入西門子股份公司交通集團,擔任高速列車項目總經理,曾負責多個德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的高速列車項目。2010年擔任西門子股份公司交通集團中國高速列車項目副總裁,并自2018年起任西門子交通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一職。在他的帶領下,西門子交通中國致力于與本地合作伙伴一道,助力交通行業的高質量、數字化創新發展。
成 果

 

專 訪

莫德在西門子工作超過了30年,2018年開始擔任西門子交通大中華區CEO。在記者眼中,他儒雅、嚴謹、熱情洋溢。他向記者感慨:“2010年我剛來中國工作時,中國高鐵的運營總里程約為8000多公里,近30個城市都在積極進行軌道交通建設和規劃。到2023年,高鐵總運營里程數已突破4萬公里,有50多個城市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中國在基建領域的發展進程令人驚嘆!”

在中國,西門子這個名字總能喚起人們愉快的記憶和美好的遐思。這并不奇怪,因為西門子自19世紀以來就成為了中國的最佳合作伙伴之一。西門子交通與中國結緣于1899年北京的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西門子交通已成為一家擁有德國基因的本地化企業。莫德深知本地化的重要性:“本地化、數字化創新和可持續是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核心戰略,其中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支柱。”

本地成就

 

在談到西門子交通在中國的業績時,莫德如數家珍。
目前,西門子交通在中國市場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及軌道交通各領域,如:安全可靠的列車產品和系統廣泛服務于包括京津、京廣、京滬、滬昆、滬寧和哈大在內的9條高鐵線路,支持近900標準列高速列車安全穩定運營;為約1000臺和諧型交流電力機車(HXD1 和 HXD1B)提供牽引和列控系統;為16個城市47條地鐵和有軌電車線路提供牽引系統、列控系統;為16個城市逾40條地鐵線路提供信號系統等等。
同時,西門子在中國市場也創下了多個第一。
干線鐵路方面,2005年,西門子交通參與了中國大陸第一條客運專線——京津線的建設,現在西門子交通先進的技術已服務于888列中國高鐵。作為一個中國通,莫德說:“這是非常吉祥的數字,多么令人驕傲。”
城市軌道交通方面,西門子交通助力超過10個城市開通第一條地鐵線路。如:上世紀90年代,廣州地鐵1號線率先引入了西門子交通準移動閉塞信號系統,且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參與了上海地鐵1號線建設。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莫德作為外企代表受邀參加上海申通地鐵30周年紀念,他表示:“西門子交通與上海地鐵共同成長壯大。”

本地產業鏈

西門子交通始終堅持本地化戰略,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中國研發。其辦公室及工廠遍布北京、上海、廣州、株洲、福州、深圳、西安、天津、太原等多個城市,在中國已經擁有很高的自主化水平。同時,其在本地有著優秀的工程設計和項目執行團隊,現在很多項目可以根據本地需求進行自主決策。目前西門子交通在中國擁有2個本地研發中心、6個制造基地、4個服務基地,覆蓋從研發、工程設計、生產、項目執行到服務的全產業鏈,有些技術領域已經實現了研發、工程的全面本地化。在牽引、信號領域,本地供應鏈已經與本土企業達到同等水平。

本地人才

 
本地化的重中之重就是本地化人才建設,西門子交通一直積極擁抱本地優秀人才。
采訪中,莫德饒有興致地提到:“我經常喜歡問客戶這樣一個問題,在中國大陸,我們有1200名的員工(大中華區1500名),那么有多少是外國人,有多少是中國人?客戶回答至少得有150個外國人。其實,目前在管理層上的德國人只有我一個,我們是一個高度本地化的團隊。” 西門子交通的本地人才和團隊涵蓋了從管理層到工程師再到研發技術人員,他們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專業技能,與西門子交通的本地事業一起茁壯成長。

本地創新

西門子交通在華設立了2家研發中心,在持續結合本地市場需求,引入全球先進技術的過程中,西門子交通也在部分領域實現了本地研發服務全球,充分利用中國的創新優勢與人才優勢,驅動創新發展。
2022年,西門子交通中國被認證為 “高新技術企業” 。此次認證是對西門子交通研發能力、科技成果與轉化能力和研發組織管理水平的高度認可,更彰顯了西門子交通強勁的創新實力與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莫德真誠地表示:“西門子交通在中國所取得的成績,表明了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得到了本地客戶的信任。而正是在本地多年的知識與技術積累,讓我們能在理解中國市場的前提下,不斷地持續創新,進一步助力中國軌道交通提質升級。”

走好可持續發展道路

為了減少碳排放,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國提出了“雙碳”目標。“這與我們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西門子交通正以領先的數字化技術和跨領域的知識、經驗,加速軌道交通綠色升級,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莫德向記者展示了西門子交通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技術創新與應用。

升級綠色裝備

西門子交通采用創新技術對軌道交通進行綠色改造。如,數字化智能運維解決方案,支持軌道交通100%系統可用性的同時,還可減少30%計劃外車輛段停修,降低15%運維費用。莫德舉例:“西門子交通在德國多特蒙德有一個數字化車輛段,通過數字化智能運維在歐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進行實時數據監測、預測性維護以幫助列車運營,并已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西門子交通還將數字化解決方案運用到鐵路電氣化領域。該方案將縮短故障定位及處理時間,把 “計劃修” 轉為 “狀態修” ,避免因極限運營而引起的運營中斷,進一步提升系統可用性,節約牽引能耗達2%。

全自動運行技術

西門子交通在城軌全自動運行領域擁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領先的技術。西門子交通推出的全自動運行系統,能夠降低行車間隔并提升運力,節能環保,在提升準點率的同時可降低約15%的運營能耗。
2020年12月26日,西門子交通在中國的首個全自動運行地鐵項目——上海地鐵18號線一期順利以最高等級(GoA4)全自動運行模式開通。除此之外,其全自動運行系統還在全球多個國家的地鐵線路上高效穩定運行。

布局清潔能源列車

“提供高效、高性能的產品與服務是我們布局新能源的目標,我們不僅擁有能源生成、轉化的技術優勢,還擁有列車生產、運營、維護優勢,這將更好地幫助我們進行新能源的開發與應用。”對于新能源列車,莫德信心滿滿。
氫能是一種環境友好的新能源,西門子交通與德國聯邦鐵路公司合作了“H2goes Rail”項目,并于2022年5月在德國克雷菲爾德首次展示Mireo Plus H氫動力列車和移動儲氫拖車,9月列車首次試駕及進行加氫測試。該列車的續航里程約為1000公里,加速度1.1米/平方秒,最高時速160公里/小時。在30年的使用壽命中,一列氫動力列車比汽車減少4.5萬噸碳排放。 莫德欣喜地告訴記者:“西門子交通已與德國運營商NEB簽署合同,計劃為柏林-勃蘭登堡地區提供七列兩節編組的Mireo Plus H列車,于2024年秋季交付。”
莫德強調:“氫動力列車對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有一定的要求。若無法滿足,可以考慮其他選擇,如西門子交通的Mireo Plus B電池動力列車。與氫動力列車相比,它的續航里程較短,更適合短途旅程,但是從加速度、牽引功率等其他方面來看,兩款列車是非常相似的。”
如此先進的技術,何時可以進入中國市場?莫德慎重地回答:“目前來看,歐洲的市場需求會更大一些,比如德國,它的鐵路發展比較早,有很多的路段還是非電氣化鐵路,采用的是柴油列車,因此對鐵路進行新能源改造將更加容易,而中國鐵路的電氣化水平較高。但我們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期待一切可能性。”

攜手面對未來挑戰與機遇
 
 
高質量發展是時代賦予軌道交通行業的新責任和新使命。那么在這個新時期,軌道交通行業又將面臨哪些新的挑戰與機遇?莫德深思熟慮后告訴記者:“數字化、環境和‘走出去’是我認為的最大挑戰與機遇。”

 

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應對環境挑戰

“客戶的挑戰就是我們的挑戰,目前軌道交通行業需要提升系統可用性、實現降本增效,西門子交通將依托先進的數字化技術與服務,幫助軌道交通運營商減少全生命周期成本。同時,在擴大可持續投入和實現降本增效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走好數字化轉型之路。” 莫德堅信數字化是應對挑戰的利器。
除了數字化,應對環境問題同樣刻不容緩。
為此,西門子推出DEGREE框架,提出西門子全球減排目標,即至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的凈零排放,至2050年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凈零排放。西門子將以最高環境標準,與客戶及供應商一道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
西門子交通設計、生產綠色產品,如結合碳化硅器件、永磁牽引等技術,推出新一代軌道車輛牽引系統,降低能耗水平。西門子交通還積極做好節能、生產材料回收工作,實現綠色生產,其位于天津、上海的兩家公司已分別被評為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供應鏈管理方面,西門子交通全球開發出碳排放評估平臺(CWA),將可持續水平納入采購標準,支持供應商設定目標和行動計劃,減少碳足跡。
就在今年,西門子交通已得到中國交通運輸部的邀請,成為“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的創始成員,共同推進減碳行動,保護好我們的綠色地球。

“走出去”新機遇
 
多年的本地化耕耘,讓西門子交通這個具有德國基因的中國企業有了“走出去”的底氣和信念。
目前,西門子交通在中國有6家合資公司,涉及牽引電機、齒輪箱、信號系統、電氣設備等業務,并以優質的產品走向全球市場。如:西門子信號有限公司向沙特、阿根廷等國出口轉轍機;西門子軌道交通設備(天津)有限公司向歐洲出口機車電機;西門子交通電氣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為土耳其以及印度市場提供直流供電系統等。
“展望將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本土企業在新科技、數字化領域有更多的研發創新。西門子交通在福州的研發中心,其設計的軟件產品具備出口海外的實力。我們也將積極推動中國本土企業加入西門子交通全球供應鏈,攜手‘走出去’!”對于未來,莫德充滿了期待。

結語

采訪的最后,記者提議用一句話形容中國市場,莫德堅定地說道:“西門子交通早已是一家高度本地化的企業,我們將繼續作為中國交通行業長期、可靠、緊密的合作伙伴,助力中國軌道交通安全、開放、智慧、綠色發展!”
整個采訪中,莫德時常用中文與記者進行交流,多年的工作與生活讓莫德早已把中國這個“異鄉”當作了家鄉,莫德激動地表示:“勤勞、熱情、可愛的中國人,對于軌道交通事業的不斷追求深深感動著我,我很感恩在中國的一切,希望中國的明天更美好!”

上一篇:莫德(Juergen Model)
下一篇:最后一頁
欧美777精品久久久久网,18videosex性欧美黑色,欧美在线网站,freexx性欧美另类hd